You are here

遏制蚊虫传播疾病:新文件提供全球规范

,
,

可以通过蚊虫传播的疾病往往会导致疾病和经济困难。随着蚊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大,化学灭蚊的防治效果也会受到影响,而化学灭蚊剂自身也对自然环境有不良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考虑使用其他的防治技术,包括核技术。

原子能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热带病研究和培训特别计划(TDR)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于2020年4月发布了《测试昆虫不育技术作为针对伊蚊传播之疾病的媒介控制工具的指导框架》,该框架将为有兴趣使用此技术的国家提供指导。来自12个国家的15名专家参与了编写,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方菁博士,她是昆明医科大学健康研究所的所长。

“公共卫生的监管程序通常比较严格,从这个意义上说,该指导框架将促进研究和运营项目的实施,”古巴佩德罗·科里国家热带医学研究所媒介生物控制小组负责人Rene Gatos Armas说道。

昆虫不育技术通过电离射线辐照人工饲养的雄性蚊虫,破坏雄性蚊虫的生殖系统使其不育。这些不育的雄性蚊虫被大量地释放到野外后,会与雌性蚊虫进行正常的交配。但交配后雌性蚊虫所产下的卵无法孵化,不能产出新的蚊虫。长此以往,这样就可以大幅度减少蚊虫种群,并阻断各种病毒病的传播。

昆虫不育技术还是一种比较环保的技术,可以逐渐减少伊蚊传播的疾病。这是一种专门针对特定物种的昆虫控制技术,最初是为了控制农业害虫(例如采采蝇和果蝇)而发明的,可以避免伤害其他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危险。

广泛应用的昆虫不育技术

长久以来,昆虫不育技术就一直被运用于防治危害谷物和牲畜的农业害虫。原子能机构和粮农组织一直在通过粮农组织/原子能机构粮农核技术联合处为60多个国家使用昆虫不育技术提供技术支持。如今这种技术被改良用于防治伊蚊。

2019年,在中国广州开展的试点实验首次证明了昆虫不育技术与不亲和昆虫技术相结合可以成功抑制蚊虫的数量。实验成果发表在2019年7月17日的《自然》杂志上。实验成果还证实,几乎所有的白纹伊蚊(亚洲虎纹)这种世界上最具有侵入性的蚊虫物种的野生虫口都被灭除了。为期两年的实验(2016年至2017年)在广州珠江中面积为32.5公顷的两个相对隔离的岛上进行,涉及释放约2亿只感染了沃尔巴克氏菌的经辐射的规模饲养雄性蚊虫成虫。

根据《测试昆虫不育技术作为针对伊蚊传播之疾病的媒介控制工具的指导框架》开展进一步行动

该文件指导专家如何应对由伊蚊传播的疾病,如基孔肯亚热、登革热、黄热病和寨卡病毒病。这些疾病每年都造成约一百万人的死亡。文件分为九章,其中概述了如何通过先启动一个试点项目来决定是否将该技术应用于相关国家的受灾地区。

该文件还涵盖了行动计划的扩大化、全面实施、风险评估和监管框架以及各种技术性主题(如昆虫的大规模繁殖、昆虫学和流行病学指标等)。此外,它还就如何让社区参与、确保成本效益以及进行有效的计划监测和评估提供了指导。

通过原子能机构的合作项目,希腊也第一次采用了昆虫不育技术来防治伊蚊。希腊贝纳基植物病理研究所昆虫学和农业动物学部主任安东尼奥斯·迈克尔拉基斯说:“继续加强对昆虫不育技术的研究和实施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就能继续支持从小规模地块验证测试到最终大规模试验的努力。”

希腊被认为是一个伊蚊传播疾病的高风险地区,也一直在推进相关的项目,目的是最大程度降低这种风险。“当前用于评估昆虫不育技术效果的联合指导框架对于提供必要和足够的信息以供进一步研究来说非常重要,”迈克尔拉基斯补充道。

保持互动

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