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中文
  • Français
  • Русский
  • Español

You are here

积极应对增长:中国的乏燃料管理战略

源自《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

秦山核电厂的乏燃料贮存。直至中国的乏核燃料再循环和后处理设施建成之前,计划将乏燃料贮存在场内受保护和有通风的容器中。(图/国际原子能机构M. Gaspar)

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大规模经济增长的开始,中国当局认为核能是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和低碳足迹的重要因素。中国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核电计划,该计划这些年来一直在增长。

目前,中国在运核反应堆有46座,总装机容量为45吉瓦(电),发电量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在建或计划建设的新反应堆有11座,占世界在建核反应堆的20%。据中国工程院估计,中国核电装机容量预计在2035年达到150吉瓦(电),2050年达到300吉瓦(电)。

随着这种增长,要管理的乏燃料量也将成比例地增加。因此,中国正在推进其核燃料循环战略,扩大其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基础设施。

中国已选择闭式核燃料循环政策,包括对乏燃料采取堆内贮存或离堆贮存,然后将乏燃料运出进行再循环并最终用于快堆。中国第一座原型堆,65兆瓦(电)的中国实验快堆于2011年并网,并作为发展600兆瓦(电)示范快堆的基础,该示范快堆目前正在建设中,计划在2023年前进行调试。容量为1000~1200兆瓦(电)的第一台商业机组可能于2028年12月开始建设,于2034年左右开始运行。根据中国公布的核电战略,快堆技术预计在本世纪中叶占据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的乏燃料管理战略是对现有压水堆产生的乏燃料进行后处理,并将回收燃料制造成混合氧化物燃料供压水堆使用。中国已经在甘肃省建立了一个年产200吨铀(tU/y)的后处理中试厂,2018年1月,中国和法国签署了一项建设一个后处理和再循环厂的协议,以便为压水堆生产混合氧化物燃料。2018年6月,欧安诺集团和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启动了年产能为800吨铀的乏燃料后处理厂的筹备工作。

计划在2050年前完成一座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建设。地下实验室选址已完成,计划于2026年开始建设。

本文刊登于《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20196月刊核动力堆乏燃料管理

上次更新: 2019.11.12

保持互动

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