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水资源合作在东南欧产生涟漪效应

okobijelagoarkarstaquifer.jpg

在由奥科-别拉山喀斯特含水层补给的临时泉眼采集水样。(图/ B. Jolović)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与黑山都属于迪纳里克喀斯特地区,该地区分布着壮观的石灰岩山脉、无数洞穴、天坑、泉眼和地下溪流,沿着亚得里亚海岸延伸。

喀斯特是一种由水形成的复杂地质环境,水会腐蚀和溶解松软的石头。由于石灰岩具有多孔性,在喀斯特地貌中,地表水不会积聚 —— 相反,它会渗入岩石内部,形成含水层。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与黑山两国共享奥科-别拉山喀斯特含水层,该含水层跨越两国边界,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喀斯特含水层是维系自然环境的关键,也是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发电用水的重要来源。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依赖喀斯特含水层提供的水资源。然而,喀斯特含水层的多孔性使其易受污染影响,也难以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

利用同位素解码喀斯特含水层

直到最近,这两个国家对该含水层的水文状况都不甚了解。2020年,两国与欧洲和中亚地区的另外25个国家一起参加了一个原子能机构地区技术合作项目,旨在研究气候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该项目的目的是培训水资源专家掌握最新的水样采集和分析技术、补给率计算方法以及区域水循环模型构建技能。通过进修、科学访问和地区会议,参加者加深了对气候变化情景的认识,并组建了一个地区专家网络,这些专家具备应用同位素水文学监测和评价水资源的技能和设备。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与黑山两国的水文工作者携手合作,构建了奥科-别拉山喀斯特含水层的首个概念模型。原子能机构为现场和实验室分析以及同位素分析培训提供了设备和用品。科学家们采集了降水、地下水和地表水样品,并利用新掌握的同位素分析技能研究影响该含水层可持续性的各种因素,包括其作为饮用水源和水力发电水源的相关问题。

研究人员将这些发现与历史水文和气象数据相结合,确定了该含水层的补给状况。凭借这一新认知,他们开发了模型和地图,用于识别地下水补给区域,并探究了地表水对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循环的影响。这些信息为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蓝图,有助于两国保护这一共享含水层。

“该项目的实施为指导未来水资源研究管理和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设计指明了明确方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塞族共和国地质调查局地理信息系统部主任Uroš Jurošević表示。

这是该地区首个利用同位素技术研究跨境地下水与地表水管理的项目,它证明了同位素水文学是研究喀斯特含水层的重要工具。

“与该地区的同行合作,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并为这一脆弱喀斯特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了支持。”黑山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和岩土工程调查部负责人Dragan Radojević表示。

跨界合作

全球有 150 多个国家共享跨境水资源,这些水资源占全球淡水流量的 60%。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以及原子能机构项目的其他参与方的经验表明,地区合作对于确保跨界水资源系统在不断变化的气候中的韧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在共享水资源方面开展合作能够改善水资源管理,同时也能为其他领域合作铺平道路。”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兼核科学和应用部部长纳贾特·莫克塔表示。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与黑山正通过一个新的原子能机构地区技术合作项目,继续就奥科-别拉山喀斯特含水层开展联合工作,以提高国家同位素水文学能力,支持循证水资源管理。

“我们的目的是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切实可行的政策,这对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管理共享水资源尤为重要。”原子能机构技术合作计划管理官员Sibel Unlu说,“而跨境水资源管理的改善反过来又会加强水资源管理。”